Skip to content
-
股票
上周高追比亞迪, 大家或許會問為何高追比亞迪? 先說說比亞迪的核心業務及賣點: 1. 汽車業務(新能源汽車+燃油車) 2. 電池 +儲能 比亚迪发力万亿市场!刀片电池将装上储能柜 3. 持股65.76%的比亞迪電子 (00285) 是全球最具競爭力的電子產品設計、部件製造和系統產品組裝服務供應商之一, 目前市值1261億, 比亞迪持股65.76%值829億元。 除電子產品之外, 目前也生產口罩, 並將開展電子煙代工業務。 4. 將分拆至科創板上市的半導體業務 短期催化劑: 1. 比亞迪半導體在A股上市, 有助提升估值; 2. 剛推出「D M 4.0」全新混合動力系統及三款DM-i車型, 有機會熱賣。 我自己覺得比亞迪和之前曾買入的微創醫療 (00853) 有些相似, 都是多條賽道並進,先後開花結果。尤記得去年6月開始追入微創的時候, 股價已從年初的8月升至22元, 然後在其配股後再加倉, 成為重倉股之一, 之後股價屢創新高, 成為去年組合其中一隻獲利最多的股票。這次高追比亞迪情況也有些類似, 目前估值已不便宜, 但其各業務都是當炒概念, 看看市場會否給予更昂貴的估值。 聲明: 以上內容純屬個人意見及分享,並不構成投資、買賣建議或推薦
-
股票
2021年以來, 北水瘋狂湧入, 恒指在短短半個多月期間最多曾升10%, 而且有兩天成交高達3000億元, 破盡紀錄, 大家都覺得是大時代再臨! 既然講到大時代, 大家有需要重溫2015年大時代的情況, 溫故知新。 大家先看看2015年大時代的導火線: 2015年3月底中證監發表《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參與滬港通交易指引》,容許不具備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資格的公募基金,成立新基金直接透過港股通投資港股;之後中保監又容許險資投資本港創業板股份,為港股開拓「北水」新資金。 受到消息刺激,港股復活節假後踏入「大時代」,每日千億元成交為四月份「新常態」,當中十六個交易日成交更高逾二千億元,其中四月九日港股總成交創下2,939億元的歷史新高;恒指於四月廿七日見今年新高28,588點,國指於滬深股市「瘋牛」帶動下,五月廿六日始見頂,高見14,962點,並帶動港股市值同日創下31.2238萬億元歷史新高。 https://orientaldaily.on.cc/cnt/finance/20151228/00202_017.html 當年大時代的導水線其實也是國內公募基金可以透過港股通投資港股, 而今年這熱潮再臨, 主因有二: 1. 美國政府將部份大型中資股列入禁令名單裡, 迫使美資要沽貨及MSCI、FTSE這些指數要將禁令名單裡的公司剔除, 跟蹤指數的基金要被動沽清, 觸發北水大量流入接貨, 這是今次北水南下的導火線之一; 2. 以前成立的國內公募基金, 章程可能限制港股比重最多20%, 但近年新成立的基金, 港股比重上限多是50%, 容許國內基金更大規模配置港股。以國內知名基金經理張坤為例, 其管理的易方達基金配置接近40%的港股, 當中主要是龍頭股, 也因此其它國內基金南下, 也是抱團買龍頭股如騰訊、美團等。 首个公募千亿基金经理诞生:易方达张坤规模超1255亿 回顧2015年的大時代, 恒指從3月底的大約2萬5千點起步, 短短一個月間恒指大升約15%至28500點, 而指數升幅集中在頭一個星期, 之後進行橫行、慢升的狀態: 大型股拉升後, 輪到中小型股接力, 才是2015年大時代的戲肉所在: 恒生小型股指數從2015年3月底的2300點, 大升至5月底的3100點, 升幅高達35%! 今年恒生指數在3星期內大升10%, 而小型股指數也不遑多讓, 同期大升15%: 近日我們已見炒風漫延至中小型股, 不再只是大型股受惠北水。我留意到近日有很多100億以下的中小型股已見瘋狂炒作, 個別股份更是數天升1倍以上的, 並且有龐大成交量支持: 00558、00580、00769、00750、00757、00712、00838、01351、01569、01588、01696、01760、03318、03601、09911 現在每天看看主板20大升幅榜, 基本上沒有20%以上升幅的, 都無法入榜, […]
-
股票
今日大市狂升最多接近千點, 成交高達3000億, 原本應該講講大市, 不過估計明天媒體會有很多相關的報導、分析, 故此不如寫一些媒體不會寫的內容。 川河集團今天提出私有化, 我自己沒有參與這宗私有化套利, 只是這宗私有化食相太難看, 故此要花些少時間說說。 川河私有化作價是每股0.65元, 大約是0.7倍帳面資產淨值。要強調這是帳面資產淨值, 熟悉這公司的朋友應該知道他的實際資產淨值是遠高於帳面值的, 估計這作價按實際資產淨值計算, 可能只有0.3倍。 大家會覺得近期不少小型股都是以0.3-0.4倍PB私有化, 例如香港建設 (00190) 也是以0.33倍PB私有化, 那川河也用這估值私有化,有何問題? 問題在於第二大股東張江股份, 因其是國企關係, 不能以低於1倍PB出售資產, 也因此這宗私有化有特別安排: 張江股份與大股東簽訂《存續協議》, 雙方同意張江股份成為存續股東, 將保留其於公司的股權,並於私有化生效後仍為股東。另外, 如果私有化成功的話, 雙方會訂立《股東協議》, 重要條款如下: 1. 川河會向張江股份出售其所持的部份微電子港公司權益(約佔微 電子港公司的註冊資本 10.503%), 完成交易後, 張江股份將會成為微電子港的大股東; 2. 張江股份有權於私有化生效日期後起計第 13 個月始直至第 48 個月完結日止的三 年期間內, 轉讓其持有的川河股份予大股東, 而作價是由雙方協定委聘的第三方估值機構對川河進行估值,而轉讓價格須參考估值釐定, 即是到時會按川河的”合理” 估值作為轉讓價, 而且非常明顯地會是以1倍以上PB的作價, 不可能是1倍PB以下; 3. 分派及股息:公司日後每年股息金額不得少於有 關年度除稅後溢利的 75%; 4. 於私有化生效日期後,雙方須同意除保留 5000萬港元作為公司的營運資金外,其餘現金按股權比例派息予大股東及張江股份, […]
-
股票
下星期快手開始招股, 而微創分拆出來的心通, 也很大機會在下星期同時招股, 再加上已通過聆訊的貝康醫療, 下星期頗大機會三間公司同時招股。三間公司各有賣點, 基本上如果每間分開招股的話, 都會是當時的風頭躉, 可惜的是現在可能撞在一起的話, 要逼大家在注碼上作出抉擇! 三間公司之中, 快手肯定是市場最多資金認購的一間。根據今天收到的訊息, 快手招股大概資料如下: 1. 每手50股, 每股傳聞最高定價93港元, 即入場門檻是4650港元。一般熱門股如此低入場門檻的, 很大機會分派會相對傾斜給小額認購單, 即是好像京東健康 (06618) 一樣, 一手中籤率會比較高, 而A尾的就低很多, 結果可能會出現醫渡科技(02158)的情況, B組認購額佔比高達83%, 進一步推低B組的中籤率。 2. 發行新股股數是415,886,300股, 是已擴大股本的10%, 故此總發行股數是4,158,863,000股, 以傳聞定價93元計算, 估值上限是3868億港元或500億美元。如果維此這估值的話, 上市後頗大機會倍升。 3. 公開發售只佔新股發行量的2.5%, 超額95倍以上, 最多回撥至7%, 即是最多只會有29,112,100股供公開發售的分派。 4. 承銷團給予的目標估值是658-987億美元: We expect Non-GAAP net loss to be Rmb10.3bn/4bn in 2020/21E, and turn profitable in 22E with […]
-
股票
星盛商業是植根在深圳的商業物管公司, 業務與寶龍商業 (09909) 最接近。星盛物業我自己覺得沒有很確定性的機會, 也因此沒有深入去研究, 就簡單說說看法: 1. 雖然業務對標寶龍商業, 但估值絕對難以媲美寶龍商業, 主因是其規模遠比寶龍商業細小, 而且目前只是紮根深圳, 還沒在深圳以外地區取得成功, 也無法証明第三方拓展能力; 2. 機構投資者目前抱團龍頭股, 所以物管板塊大部份100億以下市值的公司, 機構投資者都興趣不大, 故此即使市值70億元的時代鄰里 (09928) 近期也被機構投資者沽售, 表現遠遠落後於板塊, 更遑論市值只有3、40億元的佳兆業美好 (02168) 及濱江服務 (03316), 無法取得機構投資者歡心, 估值極為便宜。星盛商業以上限定價的話, 市值38.8億元, 機構投資者不會有興趣, 股價能否有好表現, 視乎散戶熱情有多高及有沒有莊家炒作; 3. 近期上市的中小型物管, 包括遠洋服務(06677)、榮萬家 (02146)、第一服務 (02107)的表現都很差, 佳源服務(01153) 只能勉強守住招股價, 而宋都服務 (09608) 暗盤已破底; 另一方面, 大型物管就取得很好的成績, 華潤萬象生活(01209)、融創服務(01516)、金科服務(09666) 、甚至恒大物業 (06666) 也已大升, 只有世茂服務(00873) 仍在招股價之下, 大型股及小型股表現嚴重分化; 4. 星盛商業在深圳管理的Coco Park大有名氣, 街知巷聞, 是深圳最有名氣的商場之一, […]
-
股票
不知大家有沒月留意到被美國制裁股, 包括中芯國際 (00981)、中國中車 (01766)、中國聯通 (00762)、中移動 (00941)、中交建 (01800)等, 在經歷美資的拋棄後, 近日表現都不錯, 會否是美資在大規模沽貨後, 定價權已轉移至中資手上? 我們可以看看其中一隻矚目的被制裁股中芯國際的CCASS倉位變動: 自2020年12月以來, 累積增持的倉位: 自2020年12月以來, 累積減持的倉位: https://webb-site.com/ccass/chldchg.asp?sort=chngdn&i=3507&sc=&d1=2020-12-01&d=2021-01-08 中芯國際並不是個別的情況, 而是其它被制裁股都有這種情況。大家可以在上面的連結, 輸入不同股票號碼, 例如00941、00762、01766、00728、00883、甚至03898等, 你會看到一模一樣的結果, 買方主要都是港股通的兩個倉位, 而主要減持的是HSBC及JP Morgan這兩個倉位, 這情況絕對不是巧合, 而是北水很努力地在接美資沽出的貨, 有個別股份已見北水的倉位已去到很顯著的比重, 例如中芯國際, 港股通兩個倉位加起來共有23%的持股, 中國中車港股通持股已達到25%, 中車時代電氣的港股通持股也達到18.5%, 已具備定價權。 在禁令生效後, 美資從今天起已不能買入大部份的禁令名單上的股票, 而且如果情況不變的話, 要在11月前沽出所有禁令名單上的股票, 所以這些被美國制裁竹的中資股, 美資的影響力會越來越少, 直至11月 後會歸零, 到時定價權肯定是落在中資手上, 看看到時相對A股股價的折讓 (AH上市的)、或對比A股同業的估值折讓能否縮窄。 (原文1月11日刊於Patreon平台) 聲明: 以上內容純屬個人意見及分享,並不構成投資、買賣建議或推薦
-
股票
這篇文寫於半夜, 所以只是大概說說重點, 不詳述。 醫渡科技是這期新股中, 確定性最高的, 主要原因是市值比較大, 而且業務有想像空間, 機構投資者會有興趣配置, 再加上之前的明源雲 (00909) 及京東健康 (06618) 上市後表現極佳, 難免令市場對醫渡科技上市後的表現有所憧憬。 這宗IPO有8名基石投資者, 當中不乏有知名度及往績的, 包括Orbimed、騰訊、Matthews Fund等, 合共認購約40%的新股 (假設上限定價), 比重算高。 下圖是公司3大業務的簡述: 上述三大業務過往三年收入如下: 目前來說, 最大收入貢獻是大數據平台和解決方案,其次是生命科學解決方案, 最後才是近年才開始發展的健康管理平台和解決方案。 由於公司在過去幾年都錄得虧損, 而且在未來幾年也會持續虧損, 所以我們無法以市盈率去計算估值, 只能用市銷率 (PS) 來計算估值。以招股價上限計算, 上市後市值是237億港元, 而截至2020年3月的總收入是5.58億人民幣, 故往績市銷率是36倍。 根據承銷團報告, 預期公司的收入將於2021-2023年錄得高增長, 未來3年收入分別是7.46億、19.24及28.86億人民幣, 預期市銷率分別是26.9倍、10.43倍及6.96倍。 如果公司可以在未來數年取得如此高增長, 那目前這估值算是比較便宜。 未來3年收入高增長的源頭, 大家猜猜是那個業務? 正是目前處於起步階段的健康管理平台和解決方案,收入主要來自於以品牌「因數雲」提供的保險科技解決方案及於2020年2月推出的「因數健康」, 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瀏覽一下他們的網站: 因數云: https://www.causacloud.com/index.html 因數健康: https://www.causahealth.com/ 承銷團預期這分部的業務將於2021-2023年錄得2億、11億及16億人民幣的收入, 我們不知為何這業務在剛起步階段, 已作出如此驚人的收入預期, 反正現階段大家無法証實這預期是無法達致, 那只能繼續用這數據作為計算估值的基礎。 如果以2022年3月底的預期收入19.24億人民幣去計算, […]
-
股票
曾幾何時, 我持有的7隻物管股當中, 有6隻是帳面虧損的, 只有一隻碧桂園服務 (06098) 是帳面有盈利的, 可能有些朋友會暗中偷笑我的愚蠢及選股眼光差。現在除了中海物業 (02669) 仍錄得帳面虧損、卓越商企 (06989) 已止蝕離場及金科 (09666) 止賺離場外, 其餘4隻盡皆帳面有盈利了。 之前一直在堅持物管股, 不離不棄, 只因覺得估值太便宜,而且盈利確定性比較高, 再加上每年年初都會有盈喜潮, 然後會有一番炒作, 今天這些預期開始兌現! 恒大物業 (06666) 率先發盈喜, 股價隨即大漲26%! 我們相信踏入2月, 大部份物管股都會發盈喜, 而隨著大家開始用2021年的盈利預期去計算估值, 其實目前估值並不算昂貴, 尤其對一些被市場忽視的二三線物管股而言, 可以用非常便宜去形容, 可惜目前市場仍抱團龍頭股, 所以只能等龍頭股炒到非常昂貴後, 才會有資金追落後炒二三線物管股。 苦盡, 甘來, 今天是有感而發, 希望這句話也快適用於其它價值股。 聲明: 以上內容純屬個人意見及分享,並不構成投資、買賣建議或推薦
-
股票
現在股市煙花璀璨, 風光無限, 沒人知道泡沫幾時爆, 唯有緊貼市況, 逐步推高止賺位, 也建議減少用槓桿。 另外, 網友草蘆小子提醒美元指數已跌至2018年1月的底部支持, 要提防美元見底回升。2018年1月美元指數見底回升後, 同時港股也見頂回落。我們無法預知這次美元會否同樣見底回升, 而美元如果回升的話, 是否會令新興市場股市出現調整, 所以在股市熾熱的同時, 也要注視潛在風險。 現在可能是”勇者” 賺大錢的良機, 但我比較膽小, 繼續半倉浸泡泡浴, 只求組合不被拋離。
-
股票
對於我自己及大部份的朋友而言, 2020年應是畢生難忘的一年, 不論是生活上, 還是投資路上! 寫2020年總結, 百感交集, 一言難盡, 有千言萬語要寫, 但又不知從何說起….. 先簡略說說2020年組合的情況: 2020年全年回報: 28% 2020年三大盈利貢獻股: 1. 華夏視聽教育 (01981) 2. 中匯集團 (00382) 3. 微創醫療 (00853) 2020年三大虧損股: 1. 利福中國 (02136) 2. 中國東方集團 (00581) 3. 匯聚科技 (01729) 2020年底五大持股: 1. 上海集優 (02345) 2. 利福中國 (02136) 3. 佳兆業美好 (02168) 4. 濱江服務 (03316) 5. 合景悠活 (03913) 組合現金比重: 48% 2020年的投資回報雖然有28%, 不過比起很多朋友50%以上、甚至過倍的回報, 這成績絕對是不合格的。成績差的原因有三: 1. 組合大部份時間都持有4-5成的現金, […]
-
股票
今晚先寫寫首輪新股部署, 之後才補充大熱的醫渡科技 (02158)的短評, 因為有沒有我的短評都好, 大家應該都是將重心放在醫渡科技。 首先要說的這一輪新股, 機構投資者有興趣的只有一隻醫渡科技, 其它的新股如果可以炒起, 只會是因為IPO持續火熱或者莊家圍飛炒作, 而後兩者的確定性並不大, 這點要緊記。 這輪新股我的部署很簡單, 重心放在醫渡科技, 即使明知其可能凍資4-5千億的資金, 中籤率會很低, 但確定性最高, 我自己覺得就是賺多與賺少的問題, 不是賺與不賺的問題。 當然, 如果大家閒資很多, 全力認購醫渡科技後, 仍有多餘資金, 那是否可以考慮次熱門或其它冷門選擇? 那些市值15億元以下的小型股我就不評論了, 而市值15億元以上的, 很明顯市場都下注稻草熊 (02125)及網上車市 (01490), 不過我自己對這兩股信心一般, 感覺都是要暗盤鬥手速。 稻草熊 稻草熊業務和華夏視聽教育(01981) 的影視業務基本上是一樣的, 而巧合地雪湖資本是這兩股的基石投資者。華夏視聽教育上市後表現好, 難免令人對稻草熊上市後表現有所遐想, 但我自己覺得稻草熊不會複製華夏視聽教育的走勢。華夏視聽教育有兩大業務: 高教及影視業務, 市場最感興趣的其實是它的高教及藝考培訓業務, 而不是影視業務。市場在計算華夏視聽教育的估值時, 一般只會給予其影視業務10-15倍的市盈率, 而高教及藝術培訓業務就願意給予30倍市盈率, 因其業務的稀有性及發展空間大。稻草熊只有影視業務, 我很懷疑機構投資者是否有興趣配置這股。 稻草熊另外的賣點是明星股東 (吳奇隆夫婦) 及愛奇藝(IQ) 是其第二大股東及最大客戶。愛奇藝我覺得號召力不足, 吳奇隆夫婦在國內固然有名氣, 但會否有很多資金因此而追捧稻草熊?另外, 根據媒體報導, 稻草熊的上市估值是介乎2021年10-12倍市盈率, 即是其2021年預期盈利約2.9億人民幣! 2017-2019年這3年期間, 核心盈利是5000-6500萬人民幣之間, 為何今年盈利會大躍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