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一篇文章(《廢文一篇:雲地的 15 道投資心靈辣雞湯》)中提到,即使目前我的持股已經大致確定,沒有大變動,不過以後會多點更新。
因此,我打算從今天開始,每個周末都開新文章,更新自己組合的狀況。同時,我會把有關自己組合的一系列的文章,加入一個新標籤——「2020年科技股大時代下的買賣交易」。這樣的話,就會令我的實戰紀錄變得更有條理。當然,如有任何買賣,我還是會在執行交易當日在最新的文章留言區更新。
截至 2020 年 8 月 29 日(周六),我的真實持股如下:

目前共持有 12 隻股票,遍佈科技、醫療、電商、物管等行業
組合中的五大持股如下:
股票 | 佔組合比例(以市值計算) |
1. TSLA Tesla | 16.44%(嚴格來說應該是 17.51%,因為 ARKK 有約 9.82% 的持股是Tesla) |
2. AMZN Amazon | 12.64% |
3. 3690 美團點評 | 12.63% |
4. ARKK | 10.91% |
5. 6098 碧桂園服務 | 10.57% |
之前有網友認為我的持股很集中,但我卻持相反意見,因為這些公司都是經營完全不同的服務。目前我的投資組合,前所未有地分散。
個股詳細回報率如下:
股票 | 平均成本 | 執筆時股價 | 賺蝕率 |
700 騰訊控股 | $388.82 | $540.5 | +39.01% |
9999 網易 | $114.56 | $157.1 | +37.13% |
9988 阿里巴巴 | $205.3 | $277 | +34.93% |
9618 京東 | $227.63 | $308.4 | +35.48% |
3690 美團點評 | $243.78 | $265.2 | +8.79% |
6098 碧桂園服務 | $29 | $55.5 | +91.36% |
1830 必瘦站 | $2.57 | $2.5 | -2.8% |
FB Facebook | US$227.86 | US$293.66 | +28.88% |
GOOGL Alphabet | US$1,397.81 | US$1.639.43 | +17.29% |
ARKK | US$69.51 | US$92.36 | +32.87% |
TSLA Tesla | US$1,394.59 | US$2213.4 | +58.7% |
AMZN Amazon | US$2,675.42 | US$3,401.8 | +27.15% |
現組合整體回報率 | 34.80% |
目前整體回報不斷創新高。如果把組合分開港股、美股兩個市場來比較,回報率不相伯仲:
港股回報率 | 33.60% |
美股回報率 | 36.01% |

組合有 87% 都是新經濟股票,只有 13% 是舊經濟股

組合持股中,大約有一半是美國企業,另一半是中港企業
組合回顧
目前組合有 87% 都是新經濟股票,只有 13% 是舊經濟股。我覺得要讓自己的組合得到增長,必先讓持股的公司盈利有增長。我相信新經濟模式依然是未來發展的大方向,所以依然是組合的核心。舊經濟股之中,目前我只有 2 隻股票,一隻是物管股碧桂園服務,一隻是美容股必瘦站。這兩類公司,算是在眾多舊經濟公司中,少數比較能保持增長的公司。不過,後者非常容易受本港疫情影響,因此我不會太進取,持股量可算是微不足道。除非股價大跌,否則我沒意欲再買入。
現在組合持股中,大約有一半是美國企業,另一半是中港企業,而且主力都是科技股。我期望這可以讓我左右逢源。中國企業中,從開始時的騰訊,到現在的阿里巴巴、京東、碧桂園服務等,我都能坐它們的順風車。至於美國企業中,從開始時的 Amazon,到最近非常火爆的 Tesla,我也能從它們的升勢中沾了一點好處。就算是最早期買入、曾經捱了一點價的 Facebook 和 Google,如今都已經守得雲開。
未來投資取態
港股方面,最近追蹤恒生科技指數的首個 ETF 上市了,不過卻犯了開錯價這般低級的錯誤。之後還有類似的 ETF 上市,不過我對它們全沒興趣。因為我已經從恒生科技指數的 ETF 之中選出自己喜歡的股票來投資。
至於美股方面,我每月下旬(24 日)都會機械式不問價手動買入 ARKK 這隻 ETF,算是另類月供。其他的美股,暫時不打算買入。因為我目前的組合相比以前,已經很分散了。除非新股票能像 Tesla 一樣爆升,否則再買新股票就會攤薄原有股票的回報。對於組合整體回報來說,這不是一件好事。
《重要聲明》
此網誌的貼文和回覆僅為本人或網友個人意見,本人不確保資料完全正確無誤,亦不構成提出銷售、徵求購買、邀約、建議或推薦任何人進行交易。 投資涉及風險,投資者可能會損失部分或全部資金,請大家做好個人風險管理。 |
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