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恒指公司宣佈將於下 7 月 27 日(下星期一)推出恒生科技指數,會篩選並追蹤於香港上市最大的 30 間科技企業的股價表現。據最新權重計算,最高的「四大天王」分別為佔 8.53% 的阿里巴巴、佔 8.52% 的騰訊、 佔 8.33% 的美團點評,以及佔 8.11% 的小米。「ATMX」這四天王所佔的權重合計達 33.49%,舉足輕重。

圖片取自蘋果新聞(按我前往)
當恒生科技指數正式出場後,我相信很快就會有追蹤它的被動基金(如 ETF)上市。對於看好中國科技股的投資者,我相信這類 ETF 會是不錯的投資選擇。
我在初初接觸投資時,就已經看過不少分享,說盈富基金(2800)穩健,所以曾經投資它。不過相比由盈富基金全程為我操盤,我比較喜歡從它的持股中,選出某幾隻股票來投資。因此,這次推出的恒生科技指數,雖然我也有想過之後會否買入其 ETF,不過結論同樣是「不會」。因為和盈富基金一樣,我只對當中某些股票有興趣。
很多人都擔心科技股估值太高,怕自己買在高位。但大家有沒有想過,科技股估值雖然高,但它們現在已經無法和當年科網股爆破的情況相比。因為它們當中不少公司,例如騰訊、Google 等都有巨額盈利。同時,它們的存在,並不只有一句口號,而是的確改變了人類的消費模式和生活習慣。如果買估值高的股票就會賠錢、買估值低的股票就能賺錢,那麼為什麼疫情發展至今,當大家都不再恐慌了,舊經濟股的股價還是毫無起色呢?難道大家仍然看不到舊經濟股的低估值嗎?我們的時間有限,不可能像電影中的男主角一樣,等一個不知道會不會回頭的女生一輩子。
為此,我覺得我們應該思考一個問題——「這些公司的價值,會不會已經失去、永遠也不回來呢?」單純站在投資者的角度來看,投資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運用手中有限的資金來獲取最多的回報。同一筆資金,我投放在前景比較好的股票,得到的回報比不斷陰跌的傳統舊股高。我可能等幾個月、等一年才得到 5% 的升幅,還有可能剛巧那幾天沒有看股市而錯過了。這樣的話,我實在無法說服自己這是一項好投資。
我並非說舊經濟股完全一文不值,但不得不承認時代正在加快交替着,舊經濟公司的生意正逐漸轉移到不受地域限制的新經濟公司身上。這是大勢所趨。就算疫情完結,科技的發展亦不會停下來。因為沒人知道十年後會否又有另一種病毒肆虐人間。大受影響的舊經濟公司﹐即使這次可以生存下來﹐但勢必元氣大傷。如果不幸十年後又有另一病毒出現,這些公司還能安然無恙嗎?我們不能抛下一句「我不明白」,就對投資環境的改變視而不見。如果至今還沒有發現科技是怎樣影響我們日常生活的話﹐只看估值就否定科技股的話,有點可惜。
那麼,現在的投資情況是怎樣呢?我留意到的情況,和 2017 年港股牛市一模一樣——指數看起來是牛市但實際上只升騰訊、港交所等少數股票,而之後大市回落,則要全部股票一起陪葬。早前當科網股大升的時候,那些舊經濟股跟不上步伐。在科網股大跌 4%、5% 的那天,舊經濟股不但沒有得到投資者的垂青,而是一起下跌。舊經濟股好不容易才等到單日上升幾個百分點的一日,卻無以為繼,在之後再次下跌。這些例子,比比皆是:

橫行多月的建行,好不容易才在七月初有較明顯的升幅,但如今已經打回原形

與建行同期的另一個例子,是我曾經的愛股——煤氣。一圖勝萬言,相信不用我多作解釋了。
2017 年時﹐就算恒指直迫 30,000 點﹐我也不相信那時是牛市。因為大部分的股票都沒有像 2015 年時炒高。之後的情況如何,不用我再多說了。當時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市場和我理解的有點不同。現在全球的經濟情況如何,大家都心裏有數。港股受限的因素又比較多,所以想在短期內重現 2015 年「港股大時代」的盛況,機會真的不大。
在這種市況想要獲利,個人認為操作要比以前靈活,單純「Buy and hold」不算是最好的做法,因為如果你 hold 的不是當炒版塊﹐回報將會被大幅蠶食。
最後,因為我的投資組合已經和半個月前有所不同,所以在此順便更新一下:

最近重注搏碧桂園服務發盈喜,希望可以成功
股票 | 平均成本 | 執筆時股價 | 賺蝕率 |
700 騰訊控股 | $388.82 | $564 | +45.06% |
9999 網易 | $114.56 | $149.1 | +30.15% |
9988 阿里巴巴 | $205.3 | $257 | +25.18% |
9618 京東 | $227.63 | $254.2 | +11.67% |
6098 碧桂園服務 | $42.86 | $43.95 | +2.55% |
GOOGL Alphabet | US$1,426.46 | US$1,563.84 | +9.63% |
FB Facebook | US$227.86 | US$245.42 | +7.71% |
ARKK | US$68.48 | US$84.03 | +22.71% |
TSLA Tesla | US$1,307.7 | US$1,643 | +25.64% |
AMZN Amazon | US$2,675.42 | US$3,196.84 | +19.49% |
最後的最後,我還是要強調一下,這篇文章純粹是表達我對科技股的感想,以及記錄我自己的投資經過,絕非投資買賣推介。賺了錢,我會記錄下來;買錯股票,我亦會寫下來進行反思。我的看法對與錯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都贏錢。祝大家都可以在現在股市回暖的情況下多多贏錢🙏。
沒有評論